2010年7月4日星期日
科学家如何理解大众? zz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从2008年开始,组织了四次非正式的研讨会,邀请 科学界的专家和公众的代表交流探讨科学家的义务和在社会中的角色,以及如何改进科学和公众之间交流。四次研讨会的主题分别是:互联网、核废料、基因学和替 代能源。研讨会确定了4 个影响科学和公众之间对话的共识(PDF):差异性, 公众和科学家是完全不同的群体;信任,科学界必须建立和维护公众的信任;教育,大众需要科学教育,科学界也需要了解公众的态度和观点;交流,需要改进对话。
最近《科学》杂志也发布社论讨论科学家与公众的关系,博士生孙尉翔则在他的个人博客上谈论了中国科学家和公众的关系,他写道,“西方的 科学家身份认同的出路在于强调科学对于当前人类迫切问题解决的重要性。我认为,我国科学家身份认同的出路也在于强调科学对当前我国迫切问题解决的重要性, 但是难度更大。现在,对于我国迫切问题,大众的眼光并不是投向科学,而是投向道德,原因就是我国是人情大国,不是天理大国。西方文明作为游牧文明,重天理 轻人伦,容易接受科学对伦理道德的修理;我国文明作为河谷文明,重人伦轻天理,反倒喜欢拿伦理道德去修理科学,科学家的身份认同就更加成问题了。科学在这 样的国度是不会有春天的。”
最近《科学》杂志也发布社论讨论科学家与公众的关系,博士生孙尉翔则在他的个人博客上谈论了中国科学家和公众的关系,他写道,“西方的 科学家身份认同的出路在于强调科学对于当前人类迫切问题解决的重要性。我认为,我国科学家身份认同的出路也在于强调科学对当前我国迫切问题解决的重要性, 但是难度更大。现在,对于我国迫切问题,大众的眼光并不是投向科学,而是投向道德,原因就是我国是人情大国,不是天理大国。西方文明作为游牧文明,重天理 轻人伦,容易接受科学对伦理道德的修理;我国文明作为河谷文明,重人伦轻天理,反倒喜欢拿伦理道德去修理科学,科学家的身份认同就更加成问题了。科学在这 样的国度是不会有春天的。”
订阅 博文 [Atom]